思想主轴-----和谐
自古以来,"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和"字,可见这一思想源远流长。事实也证明,中国人一直就在不断追求政治和谐与社会的和谐。改革开放后,国家进步了,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了、在医药卫生条件不断改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的情况下,人的寿命延长了,生命质量也提高了,对文化精神生活的需要更为强烈。"心安处,是吾家。"无论人们生活于何处,惟有和谐能够聚合人们的心志。
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把家庭成员之间的义务和责任建立在亲情仁爱的基础上,这是中国特色也是中国家庭文化传统中积极的因素。而西方的家庭模式相对言更强调个体的独立性,更多强调个人自由,社会治理模式理念也不同于中国传统齐家治国的路数,社会秩序与和谐均寄托在社会契约和法制力量基础上。
正是由于家庭在中国社会中有着独特的政治和文化地位,使"家"概念对于中国人有极特殊的涵义,没有哪一个民族的"家"文化,能够像在中国文化中这样凸显和丰富,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人,对家的依恋能够像中国人这样强烈。在中国家文化观念中"家"的地位和意义超越着个体,在人生中甚至具有"根"的意义。"家"就是那个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是可以永远依赖和寄托我们身心的居所。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讲,人生道路上如果没有一个"家",在精神上就会永远处于"居无定所"的心理感觉中。
新型养生养老文化体现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建设新型养生养老文化是个系统工程,只有全社会都认识到建立新型养生养老文化的重要性、紧迫性,才能形成文明和谐新风,因此说,讲究和谐创造和谐是中华康复养生工程启动的主轴。
行为核心----孝
中国传统文化是把孝亲、尊祖等家庭伦理扩展至国家治理,他们认为如同以孝道伦理维护宗族一样也应以忠孝伦理维持国家。在他们眼中,孝道是维系整个社会秩序的支柱。而孝道是源于天然血亲之爱中,爱亲之情,仁爱之心天生就有,人性本善,人道天生。人道即是天道在人世社会的体现。
传统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为孝的文化;传统中国社会,更是奠基于孝道之上的社会,因而孝道乃是使中华文明区别于古希腊罗马文明和印度文明的重大文化现象之一。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与文化中,孝道具有根源性、原发性、综合性,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观念与首要文化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色之一。
中国孝文化是指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孝意识、孝行为的内容与方式,其历史性过程,政治性归结和广泛的社会性衍伸的总和。
据可靠文献能证明的,孝当产生或大兴于周代,其初始意指尊祖敬宗、报本返初和生儿育女、延续生命,至孔子,使孝从其宗教与哲学意义转化为"善事父母"的纯粹伦理意义,从宗族道德转化为家族道德,
孝的确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集道德观、社会观、人生观、宇宙观为一体的核心和首要观念。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是"善事父母"的日常伦理意识、规范和实践,而且,还具有祖先崇拜,追求永恒的宗法性。另外,它还是中国人珍视生命、保护生命的哲学意识的体现,同时,孝作为人类内发而自然的至诚之爱是中国传统社会与人际关系得以展开的精神基础。孝是中华传统伦理体系的起点与诸德之首。中华传统伦理是宗法伦理、血缘伦理、政治伦理的统一,而将上述三者合为一体的就是孝。
孝也是中国古代政治的精神基础。孝对中国传统法律观念与实践也发生了重要影响。孝在中国传统教育上也处于很深的根源和核心地位。孝文化观念与实践对中国国民性也发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矛盾、趋同、结合,这便是儒道释在孝道观上之关系。
"百善孝为先",长期以来,这句俗语体现着民众对孝在中华传统伦理道德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的体会。传统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为孝的文化。
中国的孝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亚健康人群增大,养生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焦点。
简言之,孝文化是涵盖一切关于孝的思想观念、理论制度、行为规范、文艺作品及相关民风民俗的社会现象和客观存在。孝文化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础,包含了许多宝贵的精华内容。弘扬中华传统孝文化对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孝,作为中华康复养生工程的核心,应全面得以体现。
创办基点---以家庭作依托
比如,"家"对于中国社会和中国人还是一个基本的元点单位,除了生存单位外,他还是教育单位、秩序单位,是独特的社会保障单位,当人生旅途中遭遇失利和不测时,家才是人们最好的避风港。
" 家和万事兴",家庭和谐不仅在传统社会而且在今天也是构建中国特色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点和资源。家庭为本的生活方式及家文化,在血亲情感取向基础上,也培育了中国人和中国文化中对他人和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感。这已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元素。在今天和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社会倡导先富起来的人群和地方,要支持和带动还比较贫困的人群和地区,一方有难,八方要支援,事实上中国人现在就实践着这些理念,就和中国特有的"家"文化取向有关。
时代在变革,传统的家文化当然也要接受现代社会的选择。社会发展到今天,中国传统家庭关系已逐渐平等化和简单化,传统家庭的功能也随着社会需求和家庭本身的性质发生着变化。但中国"家"文化中那些表达中国人情感甚至人类情感的因素会传承下去,那些有利于人的幸福和社和谐的因素会积淀下来。
再看其它消费群体:它比老年及各类疾病患者市场要大得多,需求方式更丰富多样,尤其对富裕的亚健康群体,其消费潜力远超老年及各类疾病患者群体无数倍,又完全处在市场化状态,所以中华民族的传统养生学要全方位加以应用,要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各阶层消费人群投身其中。传统康复养生方法与大众身心健康的关系、传统康复养生方法与大众文化素质的关系、传统康复养生方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应得到全面运用与实践。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如果保持2000年的总和生育率2.1到2050年;且男性和女性出生预期寿命分别为75岁和80岁,那么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2030年的3.354亿和2050年的4.12亿。65岁及以上人口将相应分别达到2.23亿和3.06亿。
其中:2000年到2030年为高速老龄化阶段,在这期间生育率下降对人口年龄结构的作用和影响已经充分显示出来,老龄化速度加快,在21世纪20年代进入峰值期。2030年到2050年为高水平人口老龄化阶段,在这期间老龄化速度开始减慢,老年人口数量增长幅度由上一阶段的年均增长668万下降到364 万,但是由于少儿人口比例和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同进下降,因此老年人口比例从21.93%上升到 27.43%,始终长期保持在一个高水平上。 老年及各类疾病患者是中华康复养生圆梦工程项目客户主体
其它年龄段及亚健康客户是中华康复养生工程项目的支撑
面对世纪之初,国门大开、经济振兴、风云际会的大好形势,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哪个不想出奇制胜,大显身手纵横商场 。
花钱买健康,是越来越热闹的销售点。 高收入、高消费,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流行西方的经济学理论认为,人们的消费水平是由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决定的。随着人们经济收入水平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房、汽车、家电等大型 耐用商品的消费逐渐稳定,金融界低利率的信用制度,又将促使人们不再把剩余的钱存入银行,而是诱导到消费领域中去。 所以,日常消费资金向健康事业转移是必然的趋势。 花钱买健康,有病快治,无病预防,养生保健,增强身体素质 ,是今后永久性的销售热点。 因为花钱买健康,再用健康的身体去干更大的事业,赚更多的钱,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 是所有正常人的愿望。
此外人的亚健康化也呼唤优秀健康产业加快发展, 据卫生部门调查统计,"亚健康"的人群现高达70%。而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调查显示,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只有5%,找医学诊病者占20%,余下的75%属于"亚健康者"。 "亚健康者"又称为慢性疲劳综合症或者"第三状态"。造成"亚健康"的原因有:
(1)由于激烈的生存竞争造成精神、体力透支,使人体主要器官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非常状态。
(2)自然规律决定的人体老化体力下降,生存能力降低。
(3)心脑血管疾病潜伏期。
(4)人体生物周期的低潮阶段。
随着科学文化知识的广泛普及,人们对自身的健康的重视会越来越高,因此防病治病保健延寿的愿望也就越来越强烈。据一项调查显示: 80%的被调查对象对"现代养生和保健科学对增进人类健康、延长寿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这一说法持肯定态度;15%的人持中立态度;持反对态度的人仅占5%。 不言而喻,现在人们对"保健"的观念是强化了还是淡化了呢? 答案是再清楚不过的了。
妇女需要健康美丽,哪位少女、哪位少妇,不希望自己容貌出众美丽动人? 哪位中年妇女不希望自己青春长驻,风韵犹存?所以,特别爱美的妇女阶层,除了采用" 治标"的手段在首先保证健康的基础上去瘦身、美容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养生保健去"治本"。 苗条的身姿,青春的容颜,是她们自信、自豪和骄傲的资本,更是她们永远热衷投入的"焦点"。妇女为美丽而打开的钱匣子,谁也关不上!
而中年男人更需要健康,人到中年,工作、家庭、事业,几副担子压在肩头。 孩子要读书, 老人要赡养,妻子要如愿,职务要升迁,事业要发展,生活要提高。身心压力这么大,如牛负重,力不能支。为了重振男子汉的雄风,不养生不保健行吗?
通过以上前景分析,中华康复养生工程是紧贴市场需要而兴办,亦紧贴专门市场瞄准特定消费群体,以其独特的创办理念,完善的服务功能,超人的康复疹疗手段、无挡的纯生态优美环境,一定成为中国康复养生事业发展的成功典范。
总会下属机构介绍:
下设膳食养生专业委员会、保健养生专业委员会、美容养生专业委员会和各省市分会,以及专家顾问委员会、道学研究会和佛学研究会。总会投资设置的“膳食养生体验馆 (基地)”、美容养生馆体验(基地)、保健养生体验馆(基地)、生态养生基地及委托香港鑫泓国际营运的“养生商城连锁加盟”机构,以及由总会专家顾问委员会提供的“在线私人医生保健咨询服务”。通过发行VIP会员卡,为持卡会员提供疾病防治、亚健康保健、美容抗衰、心理咨询、膳食营养、运动休闲等全方位现代养生的健康管理服务。并针对会员处于疾病、亚健康、健康三种不同状态的需求,提供务实的养生指导。为会员追求个人和家庭、事业和生活、情感和身体上的卓越,成就理想的生活保驾护航!
综上所述,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孝文化与社会和谐是建立在家庭修齐与和谐基础之上的。在今天中国特色社会发展模式中,我们也必须十分重视家庭的独特社会地位和独特功能。历史是不能割断的,一种模式和文化成为传统是有其历史根源的。传统不意味着是静态的过去,而且融合于现在并预示着未来的趋势和存在。血缘为根基的中国历史造就了强调"家国同构"的传统文化,随着历史变迁,家国同构作为政治关系状态已得到根本改变,但作为一种注重血缘亲情和注重家庭和谐的历史传统,在今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中,仍旧发挥着独特而强大的文化影响。
总之,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正在向老年型靠近,老龄化的进程已经显现出比发达国家速度快、势头猛的特点。现在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亿,预计今后40 年期间将以年平均3%的速度递增,大大超过总人口的年平均增长速度(1.68%),即中国老龄化速度高于世界平均和欧美各国的水平。据联合国统计和预测,1950--2000年期间世界老年人口增长176%,中国增长217%。2000--2025年期间,世界老年人口增长90%,中国增长111%。另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和预测,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从7%上升到14%需要经历的时间,法国为115年,瑞典为85年,美国为66年,英国为45年。中国走完这段历程大约只要25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已成定局,我们要客观而科学地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和特点,采取适当措施,使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中华康复养生工程市场前景
另外,中国传统形成的大家庭模式及其文化,使老年人生活在亲子家庭中,这对养老问题无论在物质生活还是亲情关爱方面都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以至于中国这种传统的家庭双向扶养模式,成为普遍存在单向扶养模式的西方社会的一种有价值的参照。西方社会学家甚至把西方社会养老问题的解决出路,寄托在中国家庭模式的借鉴上。
中华康复养生工程是运用独创康复养生术为老年及各类疾病患者,更为高智商、高地位、高财富积累的亚健康人群而创办,亦专为处于金字塔顶端的特定群体打造优质健康养生套餐。我们也欢迎海外华人华侨与港澳台同胞回来体会我们独创的超级健康养生技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