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会实体

中国道教

发布时间 2013-05-24

百科名片

太极八卦图(阴阳鱼)  
太极八卦图(阴阳鱼)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创立于东汉时期,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它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今道教主要分为:全真派正一派两大教派。道教奉老子为祖师,尊称为“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尊“道”为最高信仰,而道的尊高和伟大,其最高体现就是“德”,所以,道教在“尊道”的同时也“贵德”,道教的“道”与“德”一起,共同构成其教理的核心内容

 
中文名称: 道教
外文名称: Taoism
主要教派: 全真派正一派
核心内容: 尊道贵德
教祖: 老子太上老君
创立年代: 东汉
主要神仙: 三清玉帝西王母八仙
 

道教简介

相传在东汉顺帝年间(公元126—144年),张道陵龙虎山(位于今江西省鹰潭市境内)炼丹成仙,开创道教,济世救人,迄今已有1800余年。
至殷商时代,史前时期的对自然敬信已发展到信仰天帝和天命,《书·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天命实际上是指对自然的规律、法则的敬畏信仰。《荀子·天论》言:“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时初步形成了以天帝为中心的天神系统,在远古部落社会,政祭本是合一,国家大事便先由大巫事先卜筮以向天帝请求解疑答惑。(大巫是担任上帝与下帝之间媒介任务的人,掌国家祭祀。
在上古乃至商代,巫都是一个崇高的职业。轩辕黄帝出战之时,都要请巫咸作筮。国家政事大小,都要征得他们的同意。如果他们不同意,即使其它统治者同意了,事情还是不行。)周代鬼神崇信进一步发展,所信仰的鬼神已形成天神、人鬼、地祇三个完整的系统。并把尊敬祖宗神灵与祭祀天地并列,称为敬天法祖。敬天信仰出自儒教圣经《诗经》:“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东汉顺帝时(永建元年丙寅-建康元年甲申[西元126—144年]),张陵于蜀郡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了五斗米道,把儒家的敬天与百姓法祖总结汇集并加入其它诸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个崭新的宗教,名曰道教。道者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玄之又玄,无法用任何语言文字来表达。从此道教得在中国以一种宗教形式进行发展传扬。
道教以道为至高信仰,认为无形无象、玄之又玄、
江西鹰潭龙虎山 道教发源地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只可意会无法言说。道在人和万物中的显现就是德。故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道德经》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不停地无中生有、有又还无地周而复始运转变化”。科学理论一般浅显的理解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包括道家、术士等)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寻求有关实践练成神仙(不老不死、普济众生)的方法。 其实基于现实世界,道教也有着各种积极的意义:道法自然,珍爱生命、珍爱自然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实现修身养性,延年益寿,得道成仙。通过度化了自己,提升了个人的生命质量与灵魂能量,再进一步为人类社会做贡献。以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精神和肉体进行自我控制,达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突破生命的桎梏,掌握自己的命运。

道教定义

所谓道教,最早是中国上古母系氏族社会自发的、以女性生殖崇拜为特征的宗教在演变过程中综合纳入多源的巫史文化、鬼神信仰、民俗传统、方技术数,以道家黄老之学为旗帜和理论支柱并囊括易学、儒家、墨家、道家、中医、阴阳、神仙诸子百家学说中的修炼思想、功夫境界、信仰成分和伦理观念,在度世救人、长生成仙进而追求体道和真的总目标下神学化、方术化为多层次的宗教体系。[1]
道教是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母体中孕育和成熟的以道为最高信仰的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本土宗教。道教初步形成于上古轩辕黄帝(前2717—前2599年)时期,正式建立于东汉末年祖天师张陵(34年—156年)立教,以黄帝为始祖、老子为道祖、张陵为教祖。

特征

第一,道教源远流长,起源于上古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自发的宗教;
第二,道教是秦汉道家黄老之学的神学化和方术化,
西方坤道修炼图

  西方坤道修炼图[2]

融鬼神崇拜、神仙方术、黄老道家为一炉;
第三,道教海纳百川、包罗万象,将中国易、儒、道、墨、医、阴阳多种文化要素都杂取博收进自己的大葫芦中.
第四,道教的目标是度世救人、长生成仙和合道通神,因此有逍遥乐观的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并促进了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五,道教信仰层次多元化,包括丹道修真、玄学研究、神仙崇拜和方术活动,因而体系庞杂、综罗百代,广博精微。。[1]

具体教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教创世理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教活动准则
尊道贵德天人合一——道教最高信仰
敬天法祖,拜神寻仙——道教神仙崇拜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道教核心宗旨
福禄寿喜吉祥如意——道教民俗风情
清心寡欲自然无为——道教生活态度  
上善若水,柔弱不争——道教处世精神 
天人感应天道承负——道教善恶报应
性命双修返朴归真——道教修炼秘诀[3] 
金木水火土,山医命相卜——道教玄学方术
我命在我不在天——道教逍遥洒脱、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服药炼气,内丹修真,积德行善,建功立业——道教修仙途径
天人合一,形神共养,阴阳协调,统筹兼顾——道教养生原理[4]
忠孝节义诚信刚柔和静虚宁——道教的入世法则、忠孝之道
重生贵和,见素抱朴,抱元守一,清静无为,慈俭不争——《道德经》主要教义

核心概念

无极:道
太一:炁
两仪:阴、阳
三宝:精、气、神
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五行:金、水、木、火、土
六合:上、下、东、南、西、北
七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
八卦:乾、坤、艮、兑、震、巽、坎、离
九宫: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5]
三十六天:太皇黄曾天、太明玉完天、清明何童天、玄胎平育天、元明文举天、上明七曜摩夷天、虚无越衡天、太极蒙翳天(东方八天);赤明和阳天、玄明恭华天、耀明宗飘天、竺落皇笳天、虚明堂耀天、观明端靖天、玄明恭庆天、太焕极瑶天(南方八天);元载孔升天、太安黄崖天、显定极风天、始皇孝芒天、太极翁重浮容天、无思江由天、上揲阮乐天、无极昙誓天(西方八天);皓庭霄度天、渊通元洞天、太文翰宠妙成天、太素秀乐禁上天、太虚无上常容天、太释玉隆腾胜天、龙变梵度天、太极平育贾奕天(北方八天);太清天、上清天、玉清天(三清天);大罗天(无极

经典

主要经典

道教其他重要经典
太上洞玄灵宝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玉皇经》)、 《太上九要心印妙经》、(《心印妙经》)
老子化胡经》 、《悟真篇》 等等。
道教劝善三圣经:此三部是道教主要的三部劝善书,民间影响很大:

中华道藏

道藏是道教经籍的总集,是按照一定的编纂意图、收集范围和组织结构,将许多经典编排起来的大型道教丛书。从唐朝初年开始编纂,至今已有近1300多年的历史。
现存之《道藏》是由明成祖永乐四年,第四十三代张天师张宇初及其弟张宇清奉诏主持编修。英宗正统九年又诏通妙真人邵以正校正增补,于正统十年刊板事竣,共计五千三百零五卷。后世以刊板年号称其书为《正统道藏》。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又命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主编成《续道藏》。正续《道藏》共收入各类道书一千四百七十六种,五千四百八十五卷,分装成五百一十二函,每函依《千字文》顺序编号,经板十二万一千五百八十九块。《道藏》中的各种典籍,都按“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方法编排。
1996年起,由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道长主持编修《中华道藏》,是以明代正、续《道藏》为底本,保持三洞四辅的基本框架。对三洞四辅以外的经书又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了相应的归类,共分七大部类,各部类所收经书,按道派源流和时代先后编排次序。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历经数载,终于在2004年正式出版发行。

历史

道教起源

先秦时期,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最早可追溯于上古时期的崇敬自然与鬼神,从最早的人神沟通的占卜等多种方术,逐渐演变成殷周时期的祭祀上天和祖先。
鬼神崇敬早在原始社会甚至之前的洪荒时期便已存在。先民们将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河岳,皆视为有神主宰,因而产生敬畏感,乃对之顶礼膜拜。那时先民们除认为万物有灵而产生自然崇敬外,还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因而又产生了对鬼神的敬仰。各种丧葬礼仪和祭鬼、驱鬼仪式随之逐渐形成。《竹书纪年》中载:“黄帝崩,其臣左彻取衣冠几杖而庙祀之”。 至殷商时代,史前时期的自然崇敬已发展到信仰天帝和天命,初步形成了以天帝为中心的天神系统,遇事便由巫祝通过卜筮以向天帝请求答案;原始的鬼神崇敬已发展到以血缘为基础,与宗法关系相结合的祖先崇敬,其祭祖活动定期举行。这时期已出现专门从事沟通鬼神和人类的宗教职业者—巫祝。其中巫以歌舞降神,并有一套专业驱鬼的巫术;祝以言辞悦神,是宗教祭祀活动中负责迎神祈祷的司仪者。他们替人治病、卜筮吉凶,施展神通等。他们一则手握神权,二则是帝王的老师和谋士,当时国家和社会均受巫祝支配,是神权统治的代表时期。
周代鬼神崇信进一步发展,所敬的鬼神已形成天神、人鬼、地祇三个系统。并把崇敬祖宗神灵与祭祀天地并列,称为敬天尊祖。盖所谓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
春秋战国时期,上古宗教经历了显著的理性化演变,与社会文化知识的分化相结合。诸子百家尤以道、儒、墨为显学且当时的阴阳家、神仙家的大兴,对后世历史文化有巨大的影响。
至汉代社会因为战乱连年与汉朝统治的崩溃导致对宗教产生急迫的需求,于是原本儒学逐渐宗教化,此时也于传入新兴佛教。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需要一种适应国情的宗教出世为百姓解决痛苦的根源,战祸的伤痛,综合传统的鬼神崇敬、神仙追慕、阴阳术数终于与汉代所崇尚黄老的思潮逐渐融合;道教教派也于此时应运而生。 后世道教所以成为多神教,即源于上古甚至洪荒时代之鬼神信仰;后世道教做斋醮法事,亦与古人千年流传下的鬼神祭祀礼仪和礼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们崇拜神灵,敬仰神灵,信任神灵,与神沟通,就必定要定期举行祭祀活动,而祭祀活动离不开礼乐,礼乐文明随着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逐渐由高不可攀的帝王贵族阶级走下高台,流向民间,被后来的民间方士和巫觋所继承,道教成立后,舍弃糟粕,取其精华,渐渐演变为道教极为重要的斋醮科仪。
所以说,夏商周三代的礼乐文明有相当的一部分被道教保存下来。道教实际上是礼乐文明的继承者。
道教的历史一般分为汉魏两晋的起源时期、唐宋的兴盛、元明期间全真教的出现和清以后衰落四个时期。

道教形成

两汉魏晋南北朝
道教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作为道教最终形成的两个标志性事件:
一是《太平经》的流传,一是张道陵五斗米道(天师道)。相传在东汉顺帝年间(公元126—144年),张道陵龙虎山(位于今江西省鹰潭市境内)炼丹成仙,开创道教,济世救人,迄今已有1800余年。
汉顺帝时(永建元年丙寅-建康元年甲申[西元126—144年]),于吉(一说干吉)、宫崇所传的《太平清领书》(即《太平经》,据信传自汉成帝时齐人甘忠可编著的《包元太平经》)得到广泛传播。到汉灵帝时,张角奉《太平清领书》传教,号为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信徒遍布天下九州,已是颇有影响。
后来,黄巾起义失败,太平道日趋衰微。同样是在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学道于蜀郡鹤鸣山,招徒传教,信道者出米五斗,故称五斗米道(也有研究称,乃因其崇信北斗南斗等五斗星,加之与蜀地弥教结合,故称五斗弥教,后讹为五斗米教)。其子张衡其孙张鲁保据汉中多年,后又与最高统治当局合作,使得五斗米道的影响从西南一隅播于海内,遂发展为道教正宗天师道
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炼丹术的盛行和相关理论的深化,道教获得了很大发展。同时道教也吸取了当时风行的玄学,丰富了自己的理论。东晋建武元年,葛洪对战国以来的神仙家理论进行了系统地论述,著作了《抱朴子》,是道教理论的第一次系统化,丰富了道教的思想内容。南北朝时,寇谦之北魏太武帝支持下建立了“北天师道”,陆修静建立了“南天师道”。

道教兴盛

唐宋时期,唐高祖李渊认老子李耳为祖先,宋真宗宋徽宗也极其崇信道教,宋徽宗更自号“教主道君皇帝”,道教因而备受尊崇,成为国教。此时出现了茅山、阁皂等派别,天师道也重新兴起。自汉晋以来一直隐而不显的道教丹鼎一派,由于汉钟离吕洞宾等人的大力倡导,内丹之学始露于世。在理论方面,陈抟张伯端等人阐述的内丹学说极为盛行。
此阶段不仅中国内部道教有所发展,更借由迁徙与文化交流发扬至亚洲其他各处。比方东晋末,五斗米道在中国南方发动起义失败后,卢循率部逃至越南(交州)。越南人李脱帮助卢循进攻交州府城,失败后自尽。这是道教传入越南最早的记载。
在宋代的道教,信州龙虎山天师世系之受封,始自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赐张正随为贞静先生。又据《宋史.仁宗本记》记载:天圣八年(1030年)五月甲寅,赐信州龙虎山张乾曜号澄素先生。到宋徽宗时,虽宠信道士林灵素,但对天师世系亦只给予一般封赠。

全真正一

金元时期
宋末元初的道教,在北方出现了王重阳创导的全真道。后来,王重阳的弟子丘处机为蒙古成吉思汗讲道,愿其勿要滥杀无辜,颇受成吉思汗信赖,被元朝统治者授予主管天下道教的权力。
 
而同时,为应对全真道的迅速崛起,原龙虎山天师道、茅山上清派阁皂山灵宝派合并为正一道,尊张天师为正一教主,从而正式形成了道教北有全真派、南有正一派两大派别的格局。

道教衰落

明清时期
明代时,明太祖朱元璋推崇城隍爷,在全国各地建设城隍庙。永乐帝朱棣自诩为真武大帝的化身,而对祭祀真武的张三丰及其武当派大力扶持。此时,道教依然在中国的各种宗教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明朝十六帝中,除了明武宗信奉藏传佛教以外,都信奉道教,明代宗、明宪宗、明孝宗、明世宗都曾任命道士为礼部尚书。尤其是明世宗朱厚熜,将道教信仰推入高潮。
清以后,道教基本已经停止了发展。清代开始,清统治者信奉藏传佛教,并压制主要为汉族人信仰的道教。道教从此走向了衰落。进入近现代社会以后,道教更是衰微。
明清时期,道教不断世俗化,道教各类仙界尊神和掌管世间事物的世俗神、儒教圣贤、佛教的菩萨和道教神仙不断融合,出现了一批受百姓欢迎的神祇,如妈祖、关帝、财神、灶君、福禄寿三星、门神、土地神等在民间广受供奉,成为一种风俗,和百姓生活融为一体,息息相关。同时,很多吸收道教教义、科仪的民间宗教不断涌现,如无为教、八卦教、黄天教等等。

当代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中国政府新的宗教政策的执行,1957年,中国大陆成立了中国道教协会,管理中国道教内部的事务。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道教才开始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可是正式出家的道教徒并不多。
中国大陆的全真派和正一派道士近10万人,初步统计住观道士有近3万人,散居正一派道士约6万多人,登记备案的道教活动场所3万多座。道教组织有中国道教协会、省一级地方道教协会、地区(市)一级地方道教协会。
据2010年前零点公司所做的中国人精神生活问卷调查,中国的无神论者不到15%,85%的中国人都有宗教信仰或宗教倾向。大约1.73亿人称信奉道教,其中有1200万人明确是道教徒。还有大约2亿多人供奉祖先神祇,大约1.45亿人信风水堪舆,1.41亿人供奉道教财神,大约 3.62亿人相信命相道术,该调查并没有涵盖大量与道教密切相关的民间宗教,但各类民间信仰无非也是中国人的一种选择。实际上,道教的信仰分布非常广泛,那些拜财神,拜妈祖,拜关帝,拜祖先的,拜道教的各类神仙都可以算是有着道教信仰的[6]。 
在台湾地区,道教同样属于重要的宗教。台湾道教基本上随着早期的汉人移民而来到台湾,日据时代末期,很多民众信奉道教以表明自己的民族立场,因此道教备受打压,道教宫观屡遭损毁,必须兼供佛像或民间神祇才能得以保全,这种混杂现象延续至今,且导致台湾道佛不分的情况。
1949年,正一道的63代天师张恩溥辗转到达台湾,1969年羽化后,迁台江西省国大代表推张恩溥堂侄张源先为代理掌教,现居鹰潭嗣汉天师府。2008年张源先掌教羽化,现任张天师为第六十四代天师张道祯。
现据台湾民政部门统计道教乃为台湾第一大宗教。当前在台湾内政主管部门登记的宗教种类共有27种,包括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历史悠久的5大宗教。其中,寺庙部分,10以道教寺庙占78.3%最多,佛教寺庙占19.6%次之。
台南市、高雄市及屏东县的道教寺庙都超过1000多座,占全台地区总数的35%。台湾内政主管部门统计数据也显示,佛教、道教在台湾南部较为兴盛。基督教及天主教则以北部及东部较为盛行。

道教神仙

道教是典型的多神教,神系纷繁复杂,神祇数量极多。现今道教神仙主要有四大体系:
正统道教神系、民间信仰神系、上古神话神系、神魔小说神系。
在道教最高规格的罗天大醮仪式中,会恭请3600位神仙。[7]下面介绍一些正统道教及其民间信仰中名气较大、知名度较高的重要神仙。神魔小说中虚构的神祇暂且不谈[8]

十大神仙

1、十二生肖(每个人的守护神、吉祥神,深深融入国人的生活、思维之中)
2、财神(主管人间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神明,商业金融业的祖师爷、保护神)
3、妈祖(道教海神,平安女神,慈爱之神,航运业保护神,沿海人民心中的“娘妈”)
4、关帝(道教战神,武财神,忠义的化身,商业、会计业、理发业的祖师爷)
5、福禄寿三星(主管人间福祉、利禄、寿命的三尊吉祥神,纳福、添禄、增寿)
6、门神(守卫门户的神明,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
7、灶王(饮食之神,掌管家庭祸福,督查人间善恶)
8、土地爷(保护一方水土,佑护五谷丰登,财源滚滚)[9]
9、八仙(代表最广泛的民间道教信仰的八位神仙)
10、太上老君(道祖道德天尊,教化世人的慈爱天神) 

三清

三清是道教的最高神:
玉清元始天(盘古),上清灵宝天尊,太清德天尊太上老君)。
三清是大道的化身,三位一体。《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

[ 点击数:] [打印本网页] [关闭本窗口]
 

相关内容
查无记录

友情链接
世界华人商贸联谊总会    世界圆灰仙教慈善总会       中华养生科研总会       中国焦点访谈网       湖北省随州市华夏武校       中华养生总会东莞龙祥武术培训中心         中国网络新闻电视台        中国武当网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  世界华人卫视网络电视台(一台)
素食养生   养生杂谈   儒家学说   药膳养生   科研资讯   分会动态

地址:澳门俾利喇街龙园飞龙阁22楼C座 澳门电话:0085366433881 国内:13232288881 
E-Mail:
worldcbuf@126.com      chongzhou@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3088558号
 

网站管理